?《君子乃器》一書以中職教育為背景,深入探討了“君子”與“器”的關系,通過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為中職教育提供新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眼下正是暑期,室外天氣炎熱溫度高,不少運動達人轉戰健身房,加之很多人將減肥計劃鎖定在酷暑,紛紛走進室內健身場館進行運動,以至于一些方便隨時鍛煉的24小時健身房暑期火爆。
??近日,陜西省文物局發布《關于加強文物保護要素保障推進全省高質量項目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11項具體措施。
?衣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獨特的文化。我國戲曲劇種多樣、流派紛呈,基于其綜合性、程式性和虛擬性的特征,戲曲人物所戴的盔帽不斷被藝術化,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審美體系。隨著戲曲的流行,為“角兒”穿衣戴帽的工作成為職業——箱倌。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入選新時代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后,《生命的綠洲》將進入新一輪提升打磨期,為進京演出做好準備, 讓這部帶著秦風秦韻的秦腔大戲,展現三秦大地的‘綠水青山’新風貌。
5月18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全國新增一級博物館123家。其中,陜西新增6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陜西自然博物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法門寺博物館、乾陵博物館、咸陽博物院、漢中市博物館。
5月15日至18日,由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商洛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到人民中去”——“5·23”陜西文藝界采風慰問活動在商洛市舉辦。
代代相傳的搟面皮手藝、農村街坊鄰里的鄉情冷暖、全程用關中方言“飆戲”……19日、20日連續兩晚,話劇《面皮》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征服了現場觀眾。
2024全新版《延安十三年》,通過《落腳·延安》《事變·破曉》《百花齊放》《艱苦奮斗》《東渡·解放》《歌唱祖國》六個章節精妙編排,全景式展現紅軍駐扎延安十三年的崢嶸歲月。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大夏石馬,記載匈奴手工技藝的“鷹頂金冠飾”頭飾、色調柔和的菩薩雕像……隨著博物館游持續“出圈”,統萬城遺址博物館也應接不暇地迎接著一批批游客。
文學紀錄片《記黃河晉陜大峽谷》由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賈平凹文學藝術館聯合出品,以這篇散文為文本,由賈平凹以家鄉話配音解說。
5月1日至5月5日,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四團年輕演員,以經典文學名著《西游記》為IP打造的秦腔神話劇《西游記》將亮相西安,在大唐梨園坊劇院與游客觀眾們見面。
"據介紹,《生命花開》是一本關于探索生命本質和人類健康的科普書籍,也是國內第一部融匯多個醫學體系、多個維度詮釋生命現象的先河之作。"
谷雨時節,神州青綠 位于陜西延安黃陵縣橋山之巔的黃帝陵 8萬余株與中華文明史“同齡”的古柏 沿著巍峨山勢 延綿成亙古長青的春天
作為世界泳聯舉辦的最高級別跳水單項賽事,同時是巴黎奧運會前最高級別的跳水賽事,本次比賽無疑備受關注。隨著比賽日益臨近,本次賽事相關服務保障工作已做好準備,屆時將用最好的姿態迎接賽事的到來。
讓人意外的是,以往在影視產業上聲量并不算特別大的西安,如今卻在微短劇領域中跑在了全國前列。數據顯示,去年的全國微短劇中,60%以上出自陜西,西安承制公司的微短劇作品更是占到整個微短劇市場爆款量的80%。
陜西作家鐘法權報告文學《為珠峰測高的人們》以珠峰測高為主線,詳細記錄了國測一大隊隊員們勇闖高山大漠、荒原戈壁、珠峰南極等生命禁區的光輝事跡.
2024年正值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為更好地促進兩國青少年之間的友好交流,“慶祝中馬建交50周年——中馬校園文化日暨中馬青少年系列人文交流活動啟動儀式”27日在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渭南分校舉辦。
3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以及通過復核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陜西5家單位入選新一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6家單位通過復核。
據了解,本次展覽面向海峽兩岸公開征集作品,共征得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的書法作品1800余件,其中大陸作品1456件,臺灣作品390件,專家最終從中評選出100件獲獎作品進行展出。
“美從秦嶺來—晏子生態主題油畫展”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行。畫家以秦嶺自然風光、秦嶺四寶為主,用畫作記錄下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萬物和諧相伴”的美麗畫面。
?近日,陜西省作協副主席方英文的小說集《曇朵》和散文集《夜行》兩書的精裝版同時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推出。兩部作品集精選了方英文過去創作的代表小說和散文,書文雙美,風格卓逸。
?從年近半百時重回象牙塔,開始接觸國畫藝術,到2023年10月首次舉辦個人畫展,陜西“奶奶畫家”常娟娟,在多次戰勝癌癥的同時,用畫筆揮灑出人生華彩。
近日,陜西籍詩人楊可的現代詩歌作品《在黃河濕地聽大河兒女的回響》在四川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新中國第一本詩刊、國家中文核心期刊《星星》詩刊“放歌新時代”欄目發表。
冬去春來,電影市場經歷了幾年的起伏后,強勁復蘇,票房口碑雙豐收,也在人們社交場中制造出一個個熱門話題。市場紅火的背后,電影業在經歷著怎樣的變與不變?這股熱潮如何持續下去?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 ‘千歲單’是西漢長安城周邊的社會組織,祭尊是個官職;‘樂工作靳氏’意思是,樂工是西漢官營的手工作坊,給姓靳的人家做青銅器,能被官營的作坊服務,表明墓主具有一定社會地位,但不會過高。"
回顧過去一年,陜西省文聯系統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深入扎實推進主題教育,認真履職盡責,充分發揮“兩個優勢”,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和特色品牌打造,開展一系列創新工作。
"活動一:“全城尋龍”,帶“中國年新春巴士‘龍’重登場” “西安城市觀光車”“長安尋夢”三個話題,拍攝龍年主題新車照片視頻,發布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即可在西安大雁塔市民游客服務中心獲贈精美好禮一份。"
"本次展覽匯集了中國絲綢藝術家范燕燕女士的數十款藝術作品,以“禮遇世界”“夢回長安”“夢幻敦煌”“遇見中亞”“祥瑞東方”等五個篇章為引領,從心出發,在藝術和文化的絲綢之路中,遇見世界。"
冬日寒夜,驪山腳下燈火璀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的華清宮九龍湖上,根據白居易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創作的同名大型實景歷史舞劇每晚在此上演。
一般來說,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名木則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景觀與科學價值或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2015~2021年)結果顯示,我國共計在冊的古樹名木達508.19萬株。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1月4日在北京介紹,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由北京主會場和遼寧沈陽、湖南長沙、陜西西安、新疆喀什四個分會場構成,力求讓分會場節目與主會場渾然一體、氣韻貫通,展現全國各地豐富的民俗文化、彰顯多彩的新氣象。
著名作家賈平凹表示,煤礦作家王成祥散文《當時也道不尋常》,反映了煤城的演變歷程,講述了礦工的動人故事,厚重、深沉,特色鮮明,不落窠臼。
"為持續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積極探索非遺保護新方式、培育非遺傳承新土壤,著力推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融入現代生活,省文化和旅游廳根據《關于組織開展2023—2025年非遺特色示范縣(市、區)、示范鎮、示范街區申報創建工作的通知》,經市(區)推薦、實地考察、綜合評定、社會公示等程序,研究確定西安市碑林區等15個縣(市、區)為“陜西省非遺特色示范縣(市、區)”,西安市蓮湖區土門街道等29個鎮、街道為陜西省"
"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調動了市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激發了體育市場主體活力,釋放了體育消費潛力,推動了我市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西安體育強市建設。"
研討會現場,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神話學文庫”學術出版現象,從“神話學文庫”的研究特色、學術價值、出版質量、社會影響、創意轉化等方面展開具體研討。
"■ 近5年全省文物保護累計支出126億元■ 累計安排30余億元,支持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300余項、搶險加固60余項、安防工程300余項,修復文物2.4萬余件(組)■ 每年安排5000余萬元,支持重大考古發掘;每年統籌資金3億元,支持新建改擴建博物館及舉辦高水平陳列展覽記者日前從省財政廳獲悉:近年來,陜西財政主動發揮職能作用,大力支持文物保護利用,促進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
"11月16日,西安市文聯“文化進萬家”暨文藝“六進”志愿服務活動在鄠邑區李家巖村拉開帷幕,來自西安市文聯、鄠邑區文聯的文藝志愿者們用精彩紛呈的演出,為現場群眾送去了一場文化大餐。"